• 准东采油厂有成2020回顾

  • 踏实苦干谋发展 奋发有为谱新篇

    在市委的运筹帷幄和正确领导下,“十三五”时期是乌尔禾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 “十三五”期间 新疆果农每年林果人均纯收入6155元

  • 谋篇布局强基础 深化改革激活力

    1月24日,市水务公司召开了一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公司“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系统梳理了公司未来发展的责任使命、发展路径,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思路,并对2021年的工作目标和生产经营任务作出了总体部署。

  • 乘势而上促发展 聚力奋进绘蓝图

    “十三五”期间,是工程技术研究院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树高千丈,必有其根;水流万里,必有其源。“十三五”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新疆油田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公司机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院员工的共同努力。在此,向公司党委、公司机关部门和兄弟单位以及全院员工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 市住建局搭建市场信用管理平台

    近年来,市住建局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搭建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平台,积极构建工程合同全过程信用管理机制,有效维护了建筑市场正常秩序,营造了诚实守信营商环境。

  • 提升城区品质,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为民谋福初心不变,改善民生永无穷期。回眸2020年,“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发展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2020年,该区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守正创新、行稳致远,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奋力实现发展新突破,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 以担当实干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展开这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每个节点都让人印象深刻,每处着墨都令人心潮澎湃。回望5年奋进历程,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实干笃定前行,书写下精彩答卷。

  • 踏上新征程 扬帆再出发

  • 奋力开创300万吨现代化大采油厂建设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百口泉采油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极具挑战的五年。厂党委紧紧围绕现代化大采油厂建设目标,抢抓历史机遇,直面风险挑战,奋力推动“52525”战略规划全面落地落实,各项工作取得全新进展,开创了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新局面。2020年,百口泉采油厂坚决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啃硬,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增储上产攻坚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取得了储量产量双升、成本风险双降、经营效益超预期的良好业绩。

  • 克拉玛依区:新征程,我们再出发!

    2020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们不舍昼夜、一路奔忙。

  • 【回眸新疆“十三五”】中医药服务来到家门口

      手机预约,就能挂上名中医的专家号;家门口就有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的卫生机构;把脉开药后,中药饮片代煎配送到家……“十三五”以来,新疆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 【回眸新疆“十三五”】能源建设 绿色高质

  • “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49万人

    “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就业结构更加优化,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1月11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15年至2020年间,乌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49万人,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平均保持在12万人以上。

  • 【“十三五”,我们这五年】新疆叶城:搬出大山天地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位于新疆喀什地区的叶城县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 【回眸新疆“十三五”】新疆体育 再上台阶

    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健身成为新时尚;科学训练全面加强,竞技体育频创佳绩;各方协同推进,体旅融合发展势头好……“十三五”期间,新疆体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 【回眸新疆“十三五”】治理能力 有效提升

    打开手机就能申领免检车检验标志,在自助受理终端机上几分钟就能补办身份证,邻里纠纷在小区就能完成调解……

  • 【回眸新疆“十三五”】科技赋能,法检信息化高效更便民

  • 【回眸新疆“十三五”】乡村振兴 行稳致远

    丰收的喜悦洋溢天山南北,广袤的农村焕发出全新活力。“十三五”期间,新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由“十二五”末的1559.1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781.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425元增加到13122元。农业农村蓬勃发展为全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底气。

  • 科技创新,为发展提供强力智力支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题部署。

  • 【回眸新疆“十三五”】消费升级 活力十足

    12月10日凌晨,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芦草沟乡的新疆哎呦喂食品有限公司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双11’期间公司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为迎接‘双12’,公司备货充足,优惠活动更多,希望能取得好的成绩。”公司总经理助理甄西洋说。

  • 【回眸新疆“十三五”】医疗资源 沉到基层

    从只能看简单的头疼脑热到检查、化验、手术、康复一应俱全;从没有专业科室到“内外妇儿”科室齐全;从看病得去县城甚至乌鲁木齐到基层卫生院就能解决。“十三五”期间,新疆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通过对基层医疗硬件、软件的双提升,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看病不再舍近求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 【回眸新疆“十三五”】生态环境 持续改善

    入冬以来,皑皑白雪映衬下,成群野鸭在伊犁河畔湿地嬉戏,宛如美丽的童话世界。近年来,伊犁河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在这里生活和越冬的野生动物逐年增加。

  • 【回眸新疆“十三五”】连线成网 交通天下

    11月21日17时,满载着106只敞顶箱煤炭的10158次列车从红淖铁路淖毛湖站缓缓开出,驶向成都,这是红淖铁路自去年开通以来首次利用敞顶箱发运煤炭。

  • 【回眸新疆“十三五”】 民生福祉 更加殷实

    12月3日一大早,墨玉县喀尔赛镇巴格其村村民托合提麦麦提·乌吉阿卜杜拉就在自家超市忙碌起来。“我开了两个店铺,年收入五六万元,还养了30多只羊,家里盖了新房,买了车,生活有滋有味。”托合提麦麦提的笑容里,透着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感。

  • 【回眸新疆“十三五”】连线成网 交通天下

  • 【回眸新疆“十三五”】 民生福祉 更加殷实

  •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12月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介绍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乔迁新居。

  • 【回眸新疆“十三五”】文化惠民 扎实推进

  • 【回眸新疆“十三五”】营商环境 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审批流程、下放审批权限,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 【回眸新疆“十三五”】扩大开放 合作共赢

    截至11月28日,阿拉山口口岸今年进出境中欧班列数量突破4500列。就在10天前,霍尔果斯口岸今年进出境中欧班列数量突破4000列。新疆两大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数量双双刷新纪录,彰显了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优势和地位。

  • 【回眸新疆“十三五”】财税金融 支撑增强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税收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基础及保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

  •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光彩

    7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118名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新疆基层工作的人生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回信温暖亲切、催人奋进,市委市政府立刻在全市上下,尤其是各族团员青年中掀起学习讨论热潮。

  • 【回眸新疆“十三五”】经济发展 持续向好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从今日起,新疆日报开设“回眸新疆‘十三五’”专栏,展示“十三五”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敬请关注。

  • 谱写民生新画卷

    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实现新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

  •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更大活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被确定为全疆“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以营造疆内最佳营商环境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不断向好。

  • 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城市升级转型

    “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并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我市云计算作为“新基建”的一个领域,在推动克拉玛依数字经济发展、城市转型中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 不断增强人民福祉 共同迈向美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十三五”收官之年。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积极应对一切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克拉玛依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 北疆游,从克拉玛依出发

    2017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520.10万人次,同比增长27.84%;旅游收入44.45亿元,同比增长26.42%。 2018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743.28万人次,同比增长42.91%;旅游收入63.41亿元,同比增长42.67%。 2019年,我市接待国内游客1078.07万人次,同比增长45.04%;旅游收入94.19亿元,同比增长48.53%。 这是近三年,我市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的数据。强势增长的数据背后,彰显了我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大突破的气势,尤其是旅游游客接待量的强势增长,更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的力证:“荒野之旅·时尚之都”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步凸显,新疆最佳商务旅游区正在壮大形成。

  • 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正逐渐形成

    交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命脉”,一座城市能否从根本上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交通发展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将“交通强国”战略写进了总书记的报告中,标志着建设交通强国已经由行业愿景上升为国家战略。

  • 油气生产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石油石化产业作为克拉玛依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优势,发挥我市油气全产业链聚集优势,持续加强“为油服务”工作,常态化发挥市、油田联席会议机制和协调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全力支持新疆油田公司加大玛湖、吉木萨尔页岩油、南缘等重点地区勘探开发力度,抢抓中石油产能释放、独石化、克石化产品提质等发展机遇,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石油石化上中下游产业有效衔接、功能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地延长石油石化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 绿色筑底,描绘生态文明美丽画卷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 5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砥砺前行,践行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奋发有为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事业。

  • 筑牢稳定基石,打造最安全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要求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新发展理念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石油石化核心产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优势突出、特色明显、产业多元、绿色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

  • 【数说新疆“十三五”】百姓畅享身边健身圈

    场地设施不足,是影响全民健身开展的一大痛点。“十三五”期间,新疆因地制宜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打造百姓身边的“15分钟健身圈”,促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 【数说新疆“十三五”】文博事业量质齐升

    “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新疆文物保护的投入,使一批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存,一批考古研究成果得以问世,文物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博物馆实现了南北疆全覆盖,越来越多的珍贵文物“活起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弘扬,“五个认同”深入人心。

  • 追梦人永远是年轻

    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诞生于中国从绵延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国快速转型之时,成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之中。

  • 从“母亲井”出发,从“英雄井”出征

    在过去60年的创业历程中,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为新疆油田实现原油产量增长和不断超越作出了积极贡献。

  • 见证新疆“十三五”丨近500万名农牧民住进安居房

    从“有居”到“宜居”,“十三五”时期,新疆彻底结束了农村贫困人口住危房的历史,118.77万户、近500万农牧民住进安居房。

  • 向着治理现代化不断迈进

  • 奋发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

  • 一切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 向着治理现代化不断迈进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十三五”时期,我国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中国奇迹背后的“制胜密码”,展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凝聚起制度自信的磅礴力量。

  • “十三五”新疆新能源替代发电量逾300亿千瓦时

    记者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十三五”期间,新疆大力发展新能源,截至目前,5年间撮合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燃煤自备电厂发电开展新能源替代交易,累计新能源替代发电量301.85亿千瓦时,相当于新疆2500多万居民两年半以上的用电量。

  • 【数说新疆“十三五”】文旅融合风生水起

    “十三五”期间,新疆不断加大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力度,在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同时,加速了文化产业大发展。据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全疆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由2016年的93家增至2019年的112家,遍布南北疆。它们不仅是文化产业集聚区,同时也是游客们向往的热点景区。

  • 【数说新疆“十三五”】电网售电量近三成来自新能源

    十三五”以来,新疆不断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2016年,新疆电网售电量为734.93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17.03%;2019年,新疆电网售电量为1209.06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占比已攀升至约29.10%。这意味着,新疆电网销售的每3千瓦时电量中,有近1千瓦时为新能源电量。

  •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以来,我区建立健全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自治区对全区农村(含县城)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给予年生均2800元的经费保障;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2019年秋季学期起,我区又将建档立卡学生、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在高中阶段,实施“三免一补”政策,免除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住宿费、教材费,并给予国家助学金;在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奖、助、贷、勤、补、免”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可享受国家和自治区奖助学金以及学业奖学金。

  • 第一观察 | 总书记听了一个重要汇报

    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从时间上看,此时距离“十三五”收官还有两个多月,距离研究“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五中全会召开还有几天。从会后新华社发布的新闻稿可以看到,总书记在会议上总结了“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强调了当前必须抓好的重点任务,指明了“十四五”发展的战略思路。

  • 一见·这个会议不多见

    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了一场汇报,全称: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十三五”规划收官之际召开的这场会议,传递了多重讯息。听“一见”试着为您解读一二。

  • 为基层社会治理嵌入一颗“红色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党建工作纪实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牢抓住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契机,主动适应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以全域视野推动改革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为基层社会治理嵌入一颗“红色芯”,书写了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系统增效的生动篇章。

  • 办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教育工作纪实

    6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创办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为价值引领,以“建设一流的教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为教育愿景,统揽全市教育发展,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速教育转型变革、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品质,开创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 谱写民生新画卷——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生工作发展纪实

    6年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整、认识人才发展等长效工作机制,增强了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克拉玛依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贡献了力量,为建设美丽新疆、稳定新疆、和谐新疆贡献了“克拉玛依力量”。

  • 平安法治绘就克拉玛依幸福生活图卷——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成果纪实

    10月1日,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蓝天白云下,一号井大油泡旁、世纪公园内、九龙潭景区里,游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克拉玛依是我想象中最美好的样子。”内地游客李兰芳说。

  • 戈壁明珠处处盛开团结花——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纪实

    我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这里生活着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6个民族,是戈壁上的一颗明珠。多年来,各民族相濡以沫、休戚与共,戈壁明珠处处盛开着团结花。

  •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环保工作纪实

    近年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的要求,全市上下坚持高位推动,践行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坚决守住生态红线,综合环境质量已得到大幅改善和提升。

  • 立足保障与服务 推进高品质发展——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纪实

    近几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立足保障与服务,积极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管理与监督,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精心规划、不断创新,为全市人民营造整洁有序、优美靓丽、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切实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 谱写经济高质量发展华彩篇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纪实

    6年,对于克拉玛依这座年轻的城来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刻度,她不但标记了这座城市的光荣历史,更记录着这座城市快速发展变化的轨迹。

www.kelamayi.com.cn

克拉玛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