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不断在文化理论中探寻规律,在文化传承中守护火种,在文化创新中开辟新途,定能呵护和培育群众热情,保持“群众村晚”的持久性和创造力,真正做到以文铸魂、以文润心、以文赋能
春节愈近,一场场接地气、有人气的“群众村晚”,在全市各处火热开展,文化盛宴走进社区乡村,融入百姓日常,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本土风貌,演绎百姓生活,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村晚”是时代的产物,也随时代发展而长存常新。“群众村晚”也许表演不够专业,但不缺的是热情、欢乐和原生态的美,其背后的实践意义和运行逻辑值得深思。
“群众村晚”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实践。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新创造的灵感源于基层,人民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继承、文化传播的主体,让群众当主角,由群众办、群众演,不失为好办法。“群众村晚”正是扎根人民需求、扎根人民生活的产物。很多时候,群众图的就是一个开心、看的就是一个热闹,其节目内容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和情感世界,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更能引起共鸣,真正做到了文化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群众村晚”是文化自信的有力彰显。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群众村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如民族特色服饰、地方戏曲、非遗技艺等,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村晚”,油城人民既乐于传承石油精神、展示家乡特色,也善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生发出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也在另一个层面上擦亮了克拉玛依的文化底色。
“群众村晚”是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近人民生活。“群众村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一方面,它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韵味,另一方面又结合现代元素和群众的新需求进行创新,如将民族乐器与流行说唱结合、传统民俗与现代舞台表现形式融合等,让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呈现,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喜好,使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群众村晚”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村晚”为群众提供了交流情感、增进团结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它立足乡风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时代价值,深入挖掘出群众身边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培育文明乡风,传承家风家训,引领道德风尚,不断表达出油城人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使其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
城市根植在文化的热土上更显底蕴,文化吐纳现代气息更有未来。“群众村晚”在这座现代化城市受热捧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只要我们不断在文化理论中探寻规律,在文化传承中守护火种,在文化创新中开辟新途,定能呵护和培育群众热情,保持“群众村晚”的持久性和创造力,真正做到以文铸魂、以文润心、以文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