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本地新闻
从石油之城到体育之城的华丽转身
——克拉玛依市打造体育之城综述
郝建美 黄霄雯 王紫璇

4月11日,2025年第二届乒乓球混合团体公开赛——克拉玛依市白碱滩站在白碱滩区体育健身中心开幕。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2023年6月9日,“魅力克拉玛依”2023年全国射箭奥林匹克项目锦标赛决赛在克拉玛依一号井景区城市生日广场举行。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李浩然 摄


3月1日,全市41所学校体育场馆面向市民全面开放,方便广大群众就近健身锻炼。

4月12日,市总工会主办2025年“人间四月天 共赴春之约”职工春季徒步活动,2000名职工从克拉玛依河中心景区出发,共享春日时光。

4月20日,2025年石榴籽杯·兵地融合业余篮球联赛暨克拉玛依第三届“兵地油”全疆篮球邀请赛将火热开赛,来自各地州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油田企业的篮球健儿在我市展开激烈对决。

……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体育惠民、体育育人、体育兴城”发展思路擘画了“体育之城”宏伟蓝图。这些生动的场景,正是克拉玛依市打造体育之城的缩影。

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这座以石油闻名的城市,开始以体育之城的新名片吸引世人的目光,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体育名城的华丽转身。

建设体育设施

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清晨漫步在克拉玛依河畔,晨练的市民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周末和节假日,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不间断举行;公园和社区里健身设施齐全,克拉玛依区生态休闲健身公园还增设了“智能健身房”,扫码就能解锁使用健身器械……

克拉玛依牢固树立“办体育就是办民生”的发展思路,以打造体育之城为抓手,不断加大全市公共体育设施场地建设力度,投资建设了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棋院、轮滑场、生态健身公园等多个场馆,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市共建成晨晚练点190个,涉及足球、篮球、乒乓球、地掷球、广场舞等30多个体育项目。

目前,克拉玛依区生态休闲健身公园、独山子区城市公园、白碱滩区石油文化公园等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公园已相继建成开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健身环境。

“以前健身场馆少,特别是冬天想找个好场地锻炼不容易。现在,家门口的健身公园即将开放,学校操场和体育馆也向市民开放了,锻炼变得特别方便。”城南社区居民刘女士说。这种可感可及的便利,正是克拉玛依打造体育之城给市民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此外,克拉玛依市还积极打造了一批新型体育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体育氛围。健身公园、口袋公园、全地形赛车场、达喀尔中国体验中心等设施的建成,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选择,进一步丰富了克拉玛依的体育文化内涵。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市体育场地数量共1787个,体育场地总面积275.9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5.67平方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100%,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2%,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1.8%,各项数据位居全疆前列,基本实现了“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克拉玛依还不断打造全民健身运动沉浸式体验新场景,克拉玛依在全疆首创“国民体质测试进景区、进商圈”模式,这一创新做法被自治区体育局作为典型案例报送国家体育总局。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体教融合创新

打造“1+1>2”的体教融合新模式

2024年,两则消息让克拉玛依体育界和教育界为之振奋:市第六中学在中国射击协会成功备案,成为新疆唯一一所具有参加全国U系列锦标赛资格的中学;市业余体校成功加入中国中西部青少年篮球联盟。

这两项突破性进展也是克拉玛依深化体教融合、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体教融合是克拉玛依市打造体育之城的另一个亮点。围绕自治区重点项目和市级优势项目,市文体旅游局联合市教育局创新打造“1+1>2”体教融合新模式,结合各学校师资、生源等特点,通过先行先试的方式,分批分步开展优势运动项目进校园活动,打通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克拉玛依校园体育特色项目建设成效显著。17所中学、28所小学被评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涵盖足球、篮球、田径、滑冰、冰球、排球、武术、跆拳道、乒乓球等10余个项目。其中,足球特色学校19所、篮球特色学校15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项目布局。市第五小学冰球队在自治区冬运会上首次亮相,成为体教融合成果的又一例证。

“十四五”期间,市业余体校自办项目13项,依托社会力量办学6项,依托学校办学4项,形成了多元化的训练体系。现有专业教练员23人,注册运动员1749名,还承担着自治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学生培训任务。

竞技体育成绩是对训练成果的最好检验。为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克拉玛依通过推行“市队校办”“市校联办”模式,打破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通过联合办赛的形式,推动特色运动项目体系化发展。

近年来,克拉玛依运动员在全国U18、U17射击锦标赛,全国轮滑锦标赛、少儿乒乓球比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在自治区级赛事中表现更为抢眼∶自治区第一届冬运会获得奖牌33枚,第十四届运动会以199枚奖牌创下历史最好成绩,第二届冬运会再获34枚奖牌。

三年来,克拉玛依培养的运动员通过高考单招入学22人,通过高水平运动员选拔入学12人,其中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有77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有167人。2023年至今,我市向中国射击队输送运动员1名,向中国速滑队输送运动员1名,向自治区射击、速度滑冰、摔跤等省级队输送运动员共计34名。

体育,正成为克拉玛这座西北城市的新基因,塑造着更加开放、活力、健康的城市形象。

做好“体育+旅游”文章

变“赛事流量”为“发展增量”

“举办品牌体育赛事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更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体育赛事正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克拉玛依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赛事,成功申办全国第一届全民健身大赛西北五省足球比赛,引入中国自行车骑游大会暨“魅力油城·骑行独库”公路自行车业余邀请赛、全国青少年羽毛球邀请赛等5项国家级赛事。同时,我市通过承办自治区青少年速度滑冰、航模、摔跤等11项自治区级赛事,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景观和文化,形成“以赛引流、以赛聚人、以赛促旅、以赛招商”的发展模式,延长赛事“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统计,仅2024年,克拉玛依就通过大型赛事实现引客入克达5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1亿元。全年举办各类全民体育赛事活动4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次。特别是我市举办的青少年系列锦标赛以及全国少儿围棋公开赛、全疆青少年乒乓球俱乐部邀请赛等青少年赛事和克拉玛依马拉松比赛,掀起了“亲子游”“组团游”的赛事旅游热潮。

此外,克拉玛依市还坚持做好“体育+旅游”文章,将赛事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最大限度利用城市资源,成功打造了马拉松赛事、“兵地油”全疆篮球邀请赛、达喀尔越野挑战赛、“科力杯”全国少儿围棋赛等10余项本地品牌赛事,让参赛者和游客在运动之余,尽情领略克拉玛依“荒野之旅·时尚之都”的独特魅力。

“一场大型赛事带来的不仅是比赛期间的直接消费,更重要的是对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后续旅游资源的推介,我们希望能将‘体育赛道’变成‘经济赛道’,变‘赛事流量’为‘发展增量’。”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5年,克拉玛依市计划举办100场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其中包括5场国家级赛事和8场自治区级赛事,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产业升级,打造现代化体育城市。

从全民健身的蓬勃发展到竞技体育的斐然成绩,再到赛事经济全面开花,克拉玛依正以体育为媒重塑城市形象,激发城市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在资源型城市多元化发展的转型之路上,克拉玛依正以坚定的步伐,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时间:2025-04-18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