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的逸普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全总监何国东最近发现,厂区门口突然安静了许多。“以前我们每个月至少要接受三四次检查,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环保等部门轮番来,陪同检查要耗费大量精力。”何国东坦言,但今年情况不同了,从2月开始,他明显感觉到检查次数变少了,而且,执法部门采取“组团来”的形式,效率显著提高。
这一变化,源于白碱滩区推行的一项新举措——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每月20日到25日,白碱滩区的8个主要行政执法部门都要填报一张特殊的表格——《白碱滩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执法月度报备表》。这张看似普通的表格,正在悄然改变该辖区的营商环境。
何国东记得,去年12月的一次“连环检查”让他很犯难。“周一应急管理局来检查安全生产,周三市场监管局检查特种设备,周五环保局又来排查排污。每次检查都要准备不同的材料。”说起这些,何国东直摇头,“我们不是不愿意配合检查,实在是分身乏术啊。”
这样的情况在今年年初迎来了转机。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白碱滩区司法局立即行动起来,调取了2021年至2024年的涉企检查数据,发现部分企业一年要接受各类检查多达10余次。
“我们走访了30多家企业,听到最多的诉求就是希望减少重复检查。”白碱滩区司法局副局长汤雷说。作为这项改革举措的具体负责人,他全程参与了方案制定,“重复检查既浪费行政资源,又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经过充分调研,白碱滩区在8个重点领域启动了联合执法试点。现在,各部门要提前报备下月检查计划,能合并的合并,能联合的联合。
汤雷的办公室里,整齐摆放着下个月的报备表。他指着报备表对记者说:“这不仅仅是一张表格的事,其背后是执法理念的转变。我们要把企业从频繁检查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休息期’,专注发展。”
一张表格,激活了涉企检查的“一池春水”。数据显示,3月,白碱滩区辖区涉企检查同比减少10%,4月继续保持这一降幅。对何国东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是“检查更有针对性了”。“上个月进行了一次联合检查,一次性解决了安全生产、环保等多个问题,效率提高了,我们也能集中精力抓生产了。”他说。
改革仍在深化。下一步,白碱滩区计划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并建立执法效果评估机制。正如何国东所说:“政府真正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这项改革探索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也让执法回归服务本身。”汤雷说,“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