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科技创新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破解能源困局的终极密码,它不仅需要爆发力,更需要构建一个持续奔跑的耐力系统
在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之际,新疆油田公司第四届科技创新大会上,四位院士专家的报告在戈壁深处激荡起智慧浪潮——当全油气系统理论突破认知边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重构碳循环逻辑、万米深井叩击地球心脏、采收率革命唤醒沉睡油藏,一幅以科技创新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科技创新不再是选择题,而是破解能源困局的终极密码,它不仅需要爆发力,更需要构建一个持续奔跑的耐力系统。因此,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需以“永动机”效应激活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能。这意味着,企业要将科技创新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每一个环节都需紧密衔接,形成协同创新的“能量矩阵”。
科技创新的“永动机”效应,不仅在于技术的迭代更新,更在于它能够冲破认知边界,重塑资源版图。
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汇聚行业智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从而重构传统能源企业的生命周期。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在科技大会上指出,全油气系统地质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框架。准噶尔盆地是这一理论的第一个实证案例,风城组10亿吨级非常规新油区的发现,是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成果,深层和页岩油领域潜力巨大。
玛北风城组页岩油的实践,正是科技创新成为“永动机”的生动例证。面对资源禀赋递减、开发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新疆油田以国内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革命性突破为依托,深耕非常规油气领域,各领域科研将士通过一次次油气勘探突破、一个个科技攻关成果,一步步夯实了玛北风城组页岩油,这一新疆油田原油上产重要接替区域的基础。
科技创新的“永动机”效应,还体现在它能够不断校准“转型坐标”,重写发展范式,重塑产业使命。
在能源行业,这意味着科技创新需紧密围绕国家能源战略,以长远眼光和全局视角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拓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新边界,提升能源利用率和安全性,将加快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步伐。中国工程院院士袁士义在科技大会上展示的CCUS技术路线图——CCUS-EOR(碳捕集、驱油与封存)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就是最现实有效可行的减碳驱油技术,具有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埋存减排二氧化碳等多重功效。
准噶尔盆地适宜二氧化碳驱的地质储量超过14亿吨,具备大规模发展CCUS的基础。2024年,新疆油田注碳量达到50万吨,成为国内注碳规模最大的CCUS产业基地之一。近日,准噶尔盆地首次实现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注入全覆盖,标志着我国陆上油田CCUS注碳规模再上新台阶。下一步,新疆油田还将通过构建“四纵两横”二氧化碳环网,在准噶尔盆地打造多个百万吨注碳试验区,为传统油气田绿色转型提供示范样本……这些,都在不断催生CCUS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延伸,为新疆油田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永动机”其实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概念,它代表着无尽的能量和无限的可能性。尽管我们深知,真正的永动机违背了热力学定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能源革命的浩瀚征途中,科技创新正以“永动机”的势能重构着能源企业的生存法则。为此,新疆油田要把握好能源革命的历史机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铸就一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永动机”。只有这样,才能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乘风破浪,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