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准东采油厂党委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自治区党委、新疆油田公司党委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选派优秀员工参加新疆油田公司驻南疆“访惠聚”工作队,紧盯全年任务目标不动摇,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为决胜全面小康贡献石油力量。被选派到新疆油田公司驻南疆“访惠聚”工作队的采油厂员工,与工作队队员及当地群众共同努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他们心系百姓,劳作在乡间地头,用实际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展示了石油人的良好形象。
出资修建“幸福路”
7月13日一大早,托合提买提·艾拜杜拉发动了电动三轮车。他要和妻子去村外的农田转一转,看看玉米苗的长势。和以往不同的是,出村之后,他再也不需要在土路上颠簸。一路上,他高兴地跟妻子唠着嗑:“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亚克西!”
托合提买提·艾拜杜拉是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库其村7组的村民。这些年,村子的面貌变得大不一样,低矮的平房变成了漂亮结实的富民安居房,村里的道路也得到了硬化,变得干净又平整。不过,包括托合提买提·艾拜杜拉在内的很多村民心里还有个小“疙瘩”:村子东侧和农田相连的那一条路还是一条土路。
在入户走访中,驻村工作队队员唐超留心记录下了这一问题。唐超是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的一名职工,他把准东石油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带到了工作队。听到村民的反映,他随即把情况梳理清楚,带到了工作队例会上,下定决心为村民解决这一难题。
这条村民迫切希望改变面貌的路长约50米,宽近5米。平常,在这条路上往来村子和农田的人、车都很多,路面愈发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是常态。
让托合提买提·艾拜杜拉最烦的是下雨天从这里经过,轮胎上面沾满了污泥,经过时得小心翼翼,回家之后还得清理轮胎。
今年5月初,工作队投入两万五千多元资金,购买砂石、水泥等材料,开始了土路硬化工作。为了尽量节约资金,以便为居民做更多实事好事,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也当起了施工员。
工程一开工,路过的村民纷纷叫好。很多村民主动抽空前来帮忙,大家你帮我、我帮你,说说笑笑地一起为土路“整容”。
村民努尔·买买提说:“眼看着土路就要大变样,大家心里高兴。不过更高兴的是,工作队和村民一起干活,为了村子变样儿而努力,这份情谊再多的金子也买不来。”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施工,曾经的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为了让村民行车更安全,工作队还在道路的转弯处安装了减速带。村民们喜滋滋地称呼它为“幸福路”。
再遇到来家里走访的唐超,托合提买提·艾拜杜拉高兴地端上一杯香气四溢的热茶,拉着他的手说:“工作队亚克西!准东石油人亚克西!”
干啥都有股热乎劲儿
——驻村第一书记阿里木江·格依提为民服务小记
“见面一张笑脸,开口就是暖心话,阿书记很接地气”“阿书记是个好书记,让村里大变样”……
走进叶城县乌吉热克乡吐格曼贝希村,一提到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阿里木江·格依提,村民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
驻村以来,阿里木江·格依提带领工作队通过帮带基层干部、拓宽支付门路、真情凝聚群众,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
不管干啥,都得有股热乎劲儿。这是阿里木江·格依提把工作干好的秘诀。
团结班子有思路
驻村之前,阿里木江·格依提是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彩南作业区工会副主席。在单位,他就像大伙儿的“知心大哥”;驻村后,他细心、耐心、善于团结众人的特质没有改变。
村子要持续发展,班子建设必须强。去年,阿里木江·格依提到村里后,第一件事就是理清思路,想法设法把班子团结起来,把大家的精气神聚起来。
他结合实际,带头制定完善了主题党日、党员谈心谈话等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落实各项制度,促使村党支部规范化运行。制定工作队与村“两委”互帮互助实施方案,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结为对子,形成工作上帮带提升落实力、作风上帮带提升执行力、生活上帮带养成新风貌的机制,提升村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在工作分工上,优化班子队伍结构,根据班子成员个人所长进行编组和分工,通过落实“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等制度,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第一书记能力强、办法多,在他的带动引领下,不仅让我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而且工作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如今,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信心更足了。”村支部副书记阿塔吾拉·阿不力孜高兴地说。
增收致富有方法
吐格曼贝希村是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基础弱,信息较为闭塞,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核桃种植业,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阿里木江·格依提组织村“两委”进行专题讨论,最终形成了以“稳定发展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的思路,大力推进发展鸽子养殖、特色种植和劳动力对外转移就业。
靠着一股“事情不成不罢休”的准东石油人的热情劲儿,阿里木江·格依提东奔西走,把产业“扶上马”。目前,村里已先后成立了1个鸽子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建筑工程队、1个蔬菜特色种植合作社,安排就业人员25人,年人均增收近1.5万多元。
村里原来有个木材加工厂,因生产规模不大,只能安排19名务工人员。为增加就业人员,阿里木江·格依提积极和木材加工厂负责人协调,引进第二套木材加工成套设备,扩大木材厂加工能力及生产规模,增加务工人员14人。
准东采油厂的领导听说了阿里木江·格依提的“战绩”,鼓励他再接再厉,帮助村民甩掉“贫困帽”、鼓起钱袋子,并积极帮忙协调促进就业的渠道。
阿里木江·格依提的干劲更足了。今年春季,他积极引导农民通过“走出去”的就业模式,安排就业21人,实现人均年收入两万元;积极与吉木萨尔养殖户、喀什建筑工地、巴楚和阿克苏等地的土地承包个体商户联系签订劳务合同,让14名村民走上了工作岗位。
一个个数据背后,是一个个凭借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
村民买买提·阿不都卡迪尔学历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以前因为家里穷,整天愁眉苦脸。如今,他在村里的木材加工厂上班,挣了钱,家里经济宽裕了,他的脸上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笑容。
促进和谐有温度
“走出去,才能交到朋友;迎进来,才能收获情谊。”走访入户时,阿里木江·格依提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鼓励村民之间相互走动,常来常往才能成为一家人。
村民孙中亭的老家在河南,他在吐格曼贝希村生活了12年,但朋友没有交到多少。他性格内向,承包了几十亩土地,整天忙着地里的活计,很少串门。
阿里木江·格依提见状,经常抽空去孙中亭家坐坐,问问他家里的情况,和他聊聊地里的收成。刚开始,孙中亭觉得阿里木江·格依提是领导,“和咱老百姓不一样”。但是时间一长,他发现,这个“领导”不仅没有一点架子,而且十分接地气。慢慢地,他们成了好朋友。
孙中亭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从地里回来,他不闷在家里看电视了,去东边的邻居家坐坐,去西边的邻居家看看。“团结搞好了,朋友多了,心里敞亮!”他忍不住感慨。
为了让村民有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阿里木江·格依提抓住各类节庆时机,组织村民一起跳舞、一起吃团圆饭。如今,谁家有难事,大家齐心协力帮忙;谁家有喜事,大家敲锣打鼓去庆祝。
干啥都有股热乎劲儿的阿里木江·格依提带领着工作队,身体力行,成了村子里一抹亮丽的“石油红”。
田间地头助夏收
7月12日,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库其村7组村民阿曼古丽·肉孜打算张罗几个好菜请客,可她去请“客人”,“客人”说啥也不来。
阿曼古丽·肉孜要请的“客人”是新疆油田公司驻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库其村工作队的队员,还有村“两委”的干部。
夏收时节,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夏收志愿服务队队员。
夏收志愿服务队不要报酬、不辞辛苦,为的就是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残疾居民、困难家庭提供帮助,保证家家户户都有个好收成。阿曼古丽·肉孜家的小麦就是他们帮忙收的。
阿曼古丽·肉孜快60岁了,腿脚不太好,料理家务不成问题,但收庄稼着实困难。她的老伴和子女都在外打工,农忙时节也顾不上回家。今年6月,眼看着邻居家的小麦都快收完了,自家的5亩小麦还在地里,她有些着急。
不过很快,她的烦心事迎刃而解。驻村工作队队员、准东采油厂员工唐超来家里探望她时,为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夏收志愿服务队已经联系了收割机,从联系机器到装袋打包、运输回家,再到晾晒小麦,他们都帮忙。
“石油工人还会干农家活?”刚开始,阿曼古丽·肉孜有点怀疑,忍不住自言自语。她家的地形状不太规则,边边角角的地方,收割机不好开进去。这也难不倒唐超,他带着镰刀手动收割,干得又快又好。看到唐超埋头在地里干活,歇都不肯歇一下,她又忍不住感叹:“准东石油人,让人佩服呀!”
和阿曼古丽·肉孜有着相似困难的是提拉汗·阿尤甫,她六十多岁了,没有子女,常年独居。她家的三亩多小麦也是夏收志愿服务队帮忙收的。服务队不光帮忙收了小麦,还帮忙播种上了玉米。最近几天,提拉汗·阿尤甫家的玉米已经快长到小腿那么高了,长势很旺。“别看工作队队员都是城里娃娃,在地里干起活来棒棒的!”和邻居拉家常说到此事,提拉汗·阿尤甫都会竖起大拇指,脸上笑成一朵花。
今年夏收期间,夏收志愿服务队共帮助14户村民收了近40亩小麦,在帮忙夏收的同时顺便开展相关惠民政策宣传工作。截至6月20日,全村所有村民家的小麦都已收完。
阿曼古丽·肉孜很想通过请客的方式表达她的谢意,但是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卡德尔·哈米提告诉她:“您别客气,我们来驻村就是办实事办好事的。有困难,您说话,我们很乐意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