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超稠油开发配套技术国内领先
风城油田作业区科技创新亮点纷呈
谷胜 何阳

2020年9月21日,风城油田作业区风城SAGD一号采油站稠油生产现场,一座座竖式抽油机高高耸立。本报首席记者 闵勇 摄

    在风城油田作业区第三届科技大会暨稠油开发技术研讨会主题报告中,风城油田作业区分享了这些年超稠油开发的技术、经验与成就,科技创新成果可谓亮点纷呈。

    一是实现了双水平井SAGD技术在陆相浅层超稠油油藏的首次工业化应用。自主研发了双水平井钻、完井、油藏工程设计、动态调控、增产提效、直井/水平井辅助等SAGD开发技术体系,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2017年实现了“百吨井、百万吨产量”的重大突破,促进了风城亿吨级超稠油储量的规模动用,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双水平井SAGD工业化生产基地。目前,已累计产油超600万吨,关键技术也实现了技术反输,成功应用于加拿大油砂合作开发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是形成了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高效接替技术。明确了增加泄油井点、提升泄油高度的增产提效手段,推动工艺配套,形成了一套精细调控政策和以“杆柱、修井、采油、措施”为核心的配套工艺技术,实现试验区产油水平、油汽比翻倍,为超稠油储量高效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是稠油多相协同辅助热采成效显著。以提高弹性能量驱动、提升剖面动用程度、促进热量集中利用为目标,首次在超稠油油藏开展以“增能+调剖+降粘”为机理的多相协同辅助技术攻关,从试验到推广,初步形成了配套技术体系。连同优化注汽、增产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油藏年递减率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采收率提高10个百分点,有效支撑了稠油吞吐老区持续效益稳产。

    四是成功推动稀油复杂油藏水平井开发。针对注水不见效、产量递减迅速、采收率低等问题,形成了小断裂识别技术和储层精准预测技术;针对稀油油藏未动用储量大、渗流能力不足、常规措施有限等问题,构建了新的储层改造技术体系,创建了均匀起裂方法,保障稀油油藏持续稳产,年增油2.85万吨;盘活了乌夏油田7000万吨未动用储量,基本坐实了60万吨年产能力,全面拉开了风城稠稀油结构调整的序幕。

    五是超稠油开发配套技术国内领先。创新研究密闭集输工艺,实现稠油开发区密闭集输率100%;在新疆油田公司首次引进除硫新工艺,二氧化硫含量大幅降低;攻关完成了全套脱水设备及耐温药剂体系的研发,实现160℃高温SAGD采出液密闭脱水,脱出水含油、悬浮物小于300毫克/升;攻关突破“化学除硅+反渗透除盐+蒸发除盐”深度处理技术并大规模应用;国内首创“复合微生物制剂无害化处理含油污泥”技术,嵌入现有处理工艺系统,处理后还原土含油率小于2%。

    六是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与信息化业务相融合。大力推进生产全过程物联网建设,站库数字化覆盖率达100%,单井覆盖率85%,减少一线员工资料录取工作量60%以上,实现了生产过程一体化在线监测、实时报警及异常预警,油田生产应急事件下降30%以上;全面启动智能采油厂建设,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建成“油田生产监测数据分析系统”“视频图像深化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云平台”等一批具有智能油田特征的应用系统,成为新疆油田公司首个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单位,被评为“全国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优秀技术单位”。

时间:2021-05-06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