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企业新闻
超龄“青年突击队”的不老传说
金玲 刘长语

检验检测中心流动分析车在现场取样。本报通讯员 金玲 摄

员工正在安装反应器入口扩散器。本报通讯员 马春生 摄

    18人,平均年龄45岁,50天,4776个有限空间分析项次,1316个爆炸气分析,516个氮气吹扫分析……

    数字是枯燥的,但最具有说服力。

    “大检修是为保障下一个生产周期能够高质量安稳长满优地运行,这是件大事,绝对不能因为我们的分析数据拖延或影响检修和开工工期。”克石化检验检测中心仪分班班长岳辉说。

    每轮大检修,仪分班都要成立“青年突击队”,今年也不例外。只是,这是一支由18名员工组成的超龄“青年突击队”。

    这支突击队,是肩负着重要使命的。检修作业离不开切割、焊接和进塔入罐作业,而炼化装置的工艺介质又大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在动火、清罐、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及开停炉时,就必须进行化验安全分析。也就是说,他们是保障检修作业安全和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眼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而51岁的岳辉,2018年从销售车间转岗到检验检测中心,2021年担任仪分班班长,这次也是首次带领仪分班组负责公司几十套装置停、开工有限空间气体检测及爆炸气体检测分析任务。

    不仅如此,由于退休自然减员,这个班组参加过上一次大检修气体检测的人员,到今年只剩下吴娟一个人了。“我们要圆满完成大检修安全分析任务,真的是困难重重。”岳辉做好了挑战一切困难的心理准备。

    早在去年8月份,他就开始对班组员工展开大检修前的技能培训,要求所有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爆炸气分析,没有通过考试的员工除了帮扶外,还要毫不留情地考核。直到今年,所有班员都通过了考试。

    比较特殊的是,这个班组既有倒班员工,也有正常班员工,以往大检修基本上不打乱工作序列。而这次,4个倒班班组的12名班员,全部参与到“青年突击队”中,改变了过去只有正常班人员配合大检修分析的历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检修前一个月,岳辉带着班组员工将分析设备衬管全部更换,并对所有设备进行了彻底的“除尘”。岳辉说,看似是在打扫卫生,实际上意义不同,影响分析数据结果以及设备寿命的,往往是像“灰尘”这样不起眼的小事。

    因为疫情,有两台新的气象色谱仪迟迟未到,这可急坏了岳辉,三天两头催促,终于在检修前三天到位。突击队员们加班加点,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仪器安装、方法确认和人员培训。而移动检测车里两台旧的便携式气象色谱仪的安装、调试等,早在检修前两周就已全部完成。

    由于各装置开停工对分析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很高,岳辉每天上班都会对标准气校准,以保证检修时分析数据的及时、准确。甚至只要电源切换一次,他们就要再确认核验一次,绝不允许因为机器故障造成化验滞后或者分析结果不准确。

    每天,队员们跟着流动检验车,在各个检测点进行气体分析作业。各个装置开停工时间比较集中,分析要得很急,会不停地送来样品检测,从每天早上9时到次日零时,队员们基本一直待在车上。

    “一天的分析项目,最多时能达到200多项。”作为“青年突击队”的几届“元老”,吴娟最清楚不过了;而单晓霞在某天得知检测项目超过200多个时,毫不犹豫地从家里奔赴现场,主动承担了部分检测任务;第一次参加大检修的新员工丁文杰,虽然早听师傅们说过检修忙,却没想到会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他们随时接样、登记、分析检测、记录结果、核对数据、三级审核、递交分析报告……凭借着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操作水平和顽强的毅力,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不老传说”。

时间:2022-07-22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