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成果
2022年,我市稳步推进“石油文化之城”“黑油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石油精神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天山研究院”等31个重点项目,用实景实物实事展示中华文化,整合文化润疆创先争优点位106个,举办线上线下主题活动3350场次,发展文化润疆志愿者9.98万人
着眼未来
2023年,我市将按照全会要求,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并用好用活用实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让各族干部群众享受到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艺佩杉
通讯员 龙君
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新年伊始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明确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推进文化润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如何理解把握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一年我市的文化润疆工作结出了哪些硕果?新征程上如何让文化润疆深入人心,铸牢中国心、中华魂?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欧阳华。
问:如何理解把握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会议之后,不少文化单位和文化工作者都在思考:什么是文化润疆?该以怎样的方式和行动落实文化润疆?
文化润疆,就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润泽新疆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世界,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润疆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才能把文化润疆落到实处。
问:过去一年,我市在做好文化润疆工作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成效如何?
答:文化润疆的关键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2022年,我们学深悟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精心谋划、主动作为,紧紧围绕增强文化认同的目标,稳步推进“石油文化之城”“黑油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石油精神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天山研究院”“乌尔禾影视基地(新疆影视中心)”“创建诗词示范市”“打造研学之城,开展研学游”等31个重点项目,用实景实物实事展示中华文化,整合文化润疆创先争优点位106个,举办线上线下主题活动3350场次,发展文化润疆志愿者9.98万人,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在有形有感有效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问: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对做好文化润疆相关工作有哪些具体部署?我市如何贯彻落实?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全会结合新疆实际,提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持续巩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推进文化润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按照此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不断健全统一高效的组织机制、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多元参与的投入机制,将主流意识形态中所蕴含的核心理念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各族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凝聚各族干部群众的价值共识,从内心深处唤起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
在“润”的指导思想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实质内涵和实践意义;在“润”的内容上,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树牢正确历史观,持续深化正本清源;在“润”的方式上,注重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强化环境渲染熏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润”的途径上,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可操作性,加快补齐短板,让历史发声文物说话。
问:请具体介绍一下今年将采取哪些措施,让文化认同更入心、更持久、更有力量?
答:今年,我们将按照全会要求,以增强文化认同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一是建章立制,扶持引导。发挥自治区文艺创作扶持激励专项资金、天山文艺奖、克拉玛依黑宝石奖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强重点选题策划论证,加大重大题材内容把关,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二是示范引领,培育人才。通过“四个一批”文化名家、文化领军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工作室、柔性引进特聘专家等示范引领,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活动,着力培育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三是立足实践,便民乐民。通过基层调研、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了解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继续实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农家书屋”“百日文化广场”等文化惠民活动,用好文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断延伸文化服务形式载体,持续向基层输送优质文化产品。
四是突出重点,打造品牌。深化“中国石油文化之城”“中华诗词示范市”等重点项目,注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开发和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品牌和文化阵地。
五是延伸拓展,宣传造势。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贯通线上线下,全力打造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精品展览,通过全域化统筹、立体化阐释、分众化教育、多元化利用,讲新讲活克拉玛依故事,让中华文化注入城市发展、融入群众生活。
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手段,下一步我市如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和此次全会要求,下大力气补齐短板,用好用活用实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让各族干部群众享受到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提高公共文化供给的精准度。从增强适应性和灵活度上下功夫,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场景提供各族干部群众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鼓励基层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向新型文化空间更新改造、转型升级,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契合度。深度整合现有的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进程,广泛吸纳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从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最大化。推动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生活场景,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地标和新品牌。
三是提高公共文化活动有效度。加强文化活动需求调查,完善公共文化活动内容,推动公共文化活动与旅游、科技、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产业等领域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为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提供文艺演出、辅导培训、展览展示、阅读推广等志愿服务,不断满足各族干部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