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鸟”又来克拉玛依啦!
红嘴鸥等中等体型、黄脚银鸥等大型鸥类的高度,刚超过它们的“短腿”;野生鸬鹚、大雁等大型游禽,苍鹭、白鹭等大型涉禽的体长,也不足它们的二分之一;在春夏之交的古海生态公园,原本硕大的白天鹅、疣鼻天鹅,也成了它们的“小弟”。
5月8日下午,本报全媒体记者驾车经过201省道古海生态公园(一期)路段,远远地看到一只“巨鸟”在芦苇荡的浅水区游荡。
经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著名鸟类专家马鸣鉴定后确认,该“巨鸟”名叫卷羽鹈鹕(tí hú),是世界近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鹈鹕体格强壮,成年鹈鹕体长约1.7米左右,翅展可达3米,喙宽大,长达30多厘米,体重可达13千克,是现存鸟类中的大型鸟类之一。鹈鹕能活到50多岁,是寿命较长的鸟类。
据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记录显示,今春候鸟迁徙季,古海生态公园已经迎来多批次卷羽鹈鹕前来歇脚,它们在此休整数日,待体力恢复后继续北迁。
卷羽鹈鹕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颈背具有卷曲的冠羽,是生活在沼泽及浅水湖的一种大型水禽。因卷羽鹈鹕对鱼类等食物需求量大、起飞距离长以及警惕性高等原因,导致其对栖息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
卷羽鹈鹕的警惕性高,白天,它们时而在浅水区隆起的滩涂上站立,左顾右盼、梳理羽毛,时而在水面游荡;傍晚,它们则双脚趴在滩涂上,头部埋在翅膀里睡觉。一旦觉察到有异响,它们就会快速游向安全地带,甚至疾速飞离。
它们接踵而来的喜讯,在我市及周边城市的鸟类摄影爱好者之间传播开来。期间,来自乌鲁木齐、昌吉等地的鸟类摄影爱好者专门驾车前来拍摄卷羽鹈鹕在水面游弋、低空飞翔的倩影。
据相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共有8种鹈鹕,大多分布在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其中,卷羽鹈鹕的数量在1万至2万只,近年来,因失去栖息地及人为捕猎等原因,其数量大量减少,并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卷羽鹈鹕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卷羽鹈鹕在东亚的种群数量不足200只,甚至更少。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后,我国将卷羽鹈鹕升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兰生介绍,在八九年前,他曾在市区城南红山湖附近的水域拍摄到13只鹈鹕。
“那是我第一次在油城见到鹈鹕,之后数年再也没有见到过,直到2021年又见到了一对鹈鹕。”赵兰生说,鹈鹕作为湿地生态的指示物种,选择在我市停留,而且越来越频繁,停留时间越来越长,充分说明我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质条件对候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如今,市区南郊的古海生态公园已经建成,已与克拉玛依河、东郊金龙湖、城南红山湖、西郊凤栖湖、西南郊火车站周边水域共同形成了城区分布合理的生态水域格局,我市“一条河、一个生态示范区、六个湖泊和四片森林”的生态系统也基本形成,这不仅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栖息环境,也让我市成为越来越多珍稀鸟类迁徙途中歇脚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