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故事
端午的味道,爱的味道
李清丽(新疆油田公司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

早上一出单元楼大门,就远远看见邻楼一单元门前,有一堆人围站在一起。走上前一看,只见石桌子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盆儿:盆里有红枣、葡萄干、花生、糯米等,大家正围着挑拣。我才恍然悟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临近了。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童年过端午节的往事。

从我记事起,每逢过节都是父母最忙碌的日子,“端午”也不例外。

母亲包的端午粽子,有的三个角,有的四个角,还有椎体状的,不管什么形状,都一样的味道香甜,吃到嘴里可口、瓷实、软糯有加。那甜甜的粽子,让我的童年充满了甜蜜的回忆。

小时候,每当临近端午节,父亲就会骑上他的“飞鸽”牌自行车,到远离居民区的一片芦苇地去割青叶,有时也会捎带上我和哥哥。

父亲套上水靴,踩着淤泥趟进水深至膝盖的芦苇丛中,用手中的镰刀将青叶一摞摞地割下后,递到河边哥哥的手中,再趟进水中。这样反反复复,最后将一把把的青叶装进袋子里,再用“飞鸽”驮回家中。

到家后,父亲和母亲经过细致的筛选,将又宽又长的青叶和窄小的青叶分组后各自捆成一捆。“当年包粽子用不完,次年还可以继续用,捆起来可保留住青叶的清香。”母亲这么说。

每回包粽子时,母亲都会拣些宽大的青叶作为粽子的绿色外衣,窄小的青叶也有它们的用武之地——母亲将它们撕成细条,改良为粽子的“绑粽绳”。这些窄小的青叶母亲从不舍得扔弃,因为那一片片青叶上都浸满了父亲的汗水。

所以母亲包的粽子,永远都是以青叶为“绳”,替代了一般家庭的“线绳”。一片片粽叶,饱含了父亲辛勤的劳作;一颗颗粽子,布满了母亲对家人浓浓的爱。那是鲜活于舌尖的母亲的味道,那是温馨幸福加甜蜜的父母的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粽子,无论是造型和口味都愈加丰富起来,有肉粽、香粽、传统甜粽,还有价位不等的粽子礼盒,让人眼花缭乱。

可我还是喜欢吃父母包的粽子,此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已是耄耋之年的父亲母亲正守候在装满米、葡萄干和枣的盆边,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润湿手中的青叶,包裹住清香的糯米……

近些年,母亲的双眼愈发看不见了,这也就意味着她再也包不了粽子了。值得庆幸的是,二嫂和二哥学会了包粽子,并“延续”了母亲包粽子的手法。

二嫂包的粽子,也是以青叶为“绳”,不论是样式还是口味,都和母亲包得一样好,有时甚至还优于母亲。这让父亲母亲和我们这些兄弟姊妹们,在每年的端午节同样能吃上最可口的粽子。

如果有人问我,端午的味道究竟是什么?

我想说,是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是亲情的味道。它饱含在童年的回忆里,蕴含在父亲的勤劳里,萦绕在母亲的慈爱中,藏在哥嫂对家人、对兄弟姊妹浓浓的爱里。

时间:2023-06-20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