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故事
铁力买提隧道口的“传家宝”
李利利 张丽 崔文娟 张桃 毕鸿彬

高月友重走曾奋战过6年的铁力买提隧道,在隧道南口留影。克拉玛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利利 摄

铁力买提隧道是独库公路翻越铁力买提达坂的“咽喉”,海拔3200米。6月22日,曾在这里奋战6年、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的独库老兵高月友,时隔40多年再回故地。

乘车经过全长1894米的铁力买提隧道,他清楚地记得隧道南口驻扎的营房旧址,望着营地的方向,他回忆起1981年春节贴在营房门上的春联,含泪吟诵,一字一顿:“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十年夫妻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

高月友说:“这是战友们最喜爱的对联,国家利益大于一切,是我们的人生信条。”

征服“飞线”路段

6月19日,车辆驶过“飞线”路段,陡峭险峻的山壁上几乎没有植被,尽是易松动的土石,另一侧是激流澎湃的深邃河谷、乱石嶙峋。

高月友看着这熟悉的景象向记者解释:“当兵第一年,我在这里做‘飞线’施工。因为这段工程设计在悬崖峭壁上,上接云天,下临深涧,黄羊都攀登不上去,测量人员因无法实地测量,只能在图纸上标成虚线,所以称为‘飞线’。”

1977年到1978年,刚入伍的一年多时间里,高月友就是在做“飞线”施工,足足6公里路段。

“当年我们都是20岁左右的小伙子,凭着一腔热血,成天悬挂在峭壁上勘探地形。这里又被称为‘吃人口’,有很多战友在这里献出了生命……”不经意间,68岁的高月友就湿润了眼眶,眼泪从突起的颧骨上滑落:“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看到如今建成通车的‘飞线’路段,定能安息。”

记忆将高月友带回那片浸透烈士热血的工地上,“抡锤、掌钎、爆破、出渣、打风钻,大家啥活儿都抢着干。直径不足一米的导洞要打十几米深,我们跪着掌钻,爬着出渣。尖利的石渣划破皮肉,汗水一浸,疼得钻心。放炮之后,不等硝烟散尽,我们又冲进去出渣。”

当兵才7个月,高月友和战友们就立功受奖。“征服‘飞线’路段靠的就是一股精气神。”高月友说。

转战“铁力买提”

1979年10月,高月友与战友们夺下“飞线”路段后,转战独库公路南段。当时,要在海拔3200米的铁力买提达坂凿出一条1800多米长的隧道,高月友所在的七连担负主攻任务,他担任七连掘进排副排长。

6月22日,再次站在铁力买提隧道南口,昔日风钻打洞的景象历历在目,眼前车流不息,不少游客驻足在隧道南口,感叹天山美景。高月友连说了三遍“想不到”,“这就是我参与修筑的路,这就是我的青春、我心里最美的路!”

高月友和战友们奋战了6年的铁力买提达坂,常年积雪,高寒缺氧,饭做不熟,纯净水稀缺,时常受到暴风雪袭击。战友们形容隧道施工是:夏入“水帘洞”,冬进“水晶宫”,常年“穿盔甲”,不见“日月天”,连空气都不够用。

修筑铁力买提隧道,第一仗是切口。切口的关键是先打9条13米深的导洞。高月友领着全班战士,在常年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中踏出了曲折的脚印。

铁锤落下,钢钎下火星四溅,石渣飞起。数以万次的震动,虎口震出了血,手掌打起了泡,手背上裂开一道道血口子,血乎乎的双手肿得像馒头。经过一场咬碎牙关的拼搏,高月友他们提前19天完成了任务。

第二仗是挖隧道。一次施工中,连续塌方十几天,全连已有十几名同志负伤。需要迅速组成抢险小组,在塌方处搭起一个“井”字架,高月友第一个报了名。

由于几十次塌方,洞顶已有8米多高,悬石不断塌落。高月友顾不得多想,在逐渐升起的“井”字架上紧张而沉着地作业。几个小时过去了,战友们要把他换下来,他才迸出一句:“不要啰嗦!”

长时间的掌钻,数万次的振动,导致高月友的双手严重变形。每次打眼放炮后,没等硝烟散去,他总是第一个冲进去出渣,这也使得他的眼睛、肺部和胃都受到了严重损伤,1997年退伍至今,先后6次住院接受治疗,左肺被切除。

舍小家为国家

修筑铁力买提隧道6年,高月友从未回过家。每遇探亲时机,他都考虑这条隧道是整条公路的“咽喉”地段,耽误不得,主动放弃了休假机会。

1981年,妻子从陕西老家来探亲,当时正是施工较劲的时候,高月友没功夫陪伴妻子,经常三更半夜还往隧道里钻。妻子看到很多在家里根本想象不到的事:雪崩、塌方、泥石流……

看到高月友常常深夜才从隧道出来,沾满一身冰渣和石渣。她紧张而担忧,连着几夜都没合眼,心疼地劝说:“回家吧,家里父母年纪大了,咱们种上几亩田,日子也不会差。”

高月友理解妻子的心,却不能满足妻子的要求,他说:“我们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打出这么长的隧道,这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的事,这是为国家争气的事,这不比回家种田更有意义?”

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听到连队里干部战士对丈夫的夸赞:“他是我们连队最好的风钻手和爆破手,他带的兵都很信服他。”妻子只能选择全力支持他,独自一人照料好家庭,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

完成此次重走独库之行,高月友和妻子即将返程时,他又说起那副营房外的对联:“如果说我的一生能给孩子们留下一件传家宝,那就是这副对联,如果说要总结一条给子孙后代的家训,那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时间:2023-07-07    来源:克拉玛依日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