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城故事
刻在舌尖上的美食记忆
——回首东风饭店的飘香时光
米那热·阿迪里别克 文博院 李晟萌

1983年4月17日,东风饭店前举办文化集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图片由市文博院(展览馆)提供


1983年10月的东风饭店。图片由市文博院(展览馆)提供


美食,是记忆的承载者之一。当回忆起从前的时光,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当时吃过的美食。

曾位于克拉玛依市区“大十字”的东风饭店就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在老一辈克拉玛依人心中,那里汇聚了各种美食,那些菜品的滋味,已化成宝贵的“舌尖记忆”。

珍贵的饭票

1958年冬天,东风饭店正式开业,这是克拉玛依的第一家饭店。

当时,东风饭店的菜品价格均由国家规定,一份菜用多少两肉、多少配料、多少油都有严格的要求,不得有一点弄虚作假。

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物资奇缺,东风饭店自然也经常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为此,饭店开始限量供应菜品,每天仅发放50张饭票,拥有饭票的顾客就可以排队买饭。主食是发糕,副食是由羊杂、萝卜等食材做成的大杂烩。

尽管是限量供应,但每到吃饭时间,东风饭店门前都挤满了人,饭店的门甚至被挤坏了很多次。因为很多人都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不要饭票下馆子。

那时,部分单位为鼓励先进或犒劳员工,就会奖励一张东风饭店的饭票,对彼时的他们来说,这张饭票比钱还要珍贵。

原新疆石油管理局机械厂的退休工人依力江·萨吾提就曾受到过这样的奖励。他回忆说:“1961年,我和几名当车工的同事一起加班加点提前完成了工作任务,单位就奖励了我们东风饭店的饭票。当时,我们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们在东风饭店排了半个小时的队,每人花三角钱买了一碗羊杂汤,又用粮票买了一个馒头,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物品、食品大都需要凭票购买,如果没有那张羊杂汤票,即便有再多的钱也吃不到这碗汤,这便成就了他们在东风饭店里的专属回忆。

“现在想想,那碗羊杂汤里只有几块羊肝、羊肠子,除了盐以外,几乎没有其他调料。但是,我却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羊杂汤。”依力江·萨吾提说。

幸福的回忆

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情况慢慢变好。1966年,到东风饭店就餐的顾客还可以挑师傅做菜了。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东风饭店还推出了八菜一汤、四菜一汤的包桌和份饭。

“东风饭店的小笼包是我印象最深的美食之一。”家住市区鸿雁小区的李晓雅回忆说,“那个年代,我们生活不算富裕,但是父母休息时就会带我去东风饭店吃饭。一下馆子我就很开心,感觉生活很幸福。”

谈起饭店的用餐环境,李晓雅印象深刻。她说;“饭店墙上挂着醒目的标语,还有颜色鲜艳的桌布和窗帘,看着又时尚又整洁。”

1978年,东风饭店在原址重建,之后的几年,克拉玛依人仍热衷于在这里聚会就餐,每到周末,饭店都很热闹。

今年63岁的张秀春曾经是东风饭店的常客,当时,她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炒烤肉。

“我在天山小区居住了40多年,见证了东风饭店的发展。那时候,除了在饭店吃饭,我们还喜欢在门口玩,我姥姥还在东风饭店门口摆摊卖过冰棍儿呢。”张秀春说。

1984年,东风饭店正式关闭,“大十字”建起了商场。由此,东风饭店的历史告一段落。如今,克拉玛依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饭店,种类应有尽有,市民的就餐选择越来越多。每到晚上,各个饭店都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而在曾经那个物资匮乏、菜品较为单一的年代,东风饭店满足了艰苦奋斗的克拉玛依人对美食的需求,点缀了他们的平凡生活,成为克拉玛依人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时间:2023-10-27    来源:克拉玛依市融媒体中心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