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十一假期“不打烊”
布阿仙木·阿不力孜 莫延兰 刘蓓蓓 曹新华
    编者按:

    了解石油行业的人都知道,一年365天,石油人就像是一台“永动机”,从不停歇,因为生产不能停,节前节后也都一个样。他们时刻牢记着“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牢记着“为祖国奉献更多优质能源”的使命。

马明和赵勇正在维修流量计。

    节前

    维修忙

    双人“成团”保上产

    “十一”长假到来之前,为确保节日期间各项生产工作平稳有序,重油公司各基层单位不断精细各环节管控,为生产管理“开小灶”,全力以赴冲刺“五场会战”奋斗目标。

    在集输联合站92号处理站的早班安全生产会上,站长阿尔斯兰·阿不力米围绕冬季保温工作,提前认真安排节前隐患排查任务,确保节日期间生产安全平稳。

    会议结束,维修班的马明和赵勇迅速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闪亮登场”。作为该站不可或缺的“上产男团”,原本的4人团队,因一人休假、一人培训,人数减半,但他们一天也没有耽误维修生产任务。用他们的话说:“即便只有两人,也能‘成团’”。

    “今天我们去计量间检查一下过滤器。运行班的人巡检时发现过滤器前后压差超标。”马明与赵勇商量后,一起往计量间走去。

    迅速找到问题所在是维修人员的“看家本领”。说干就干,马明和赵勇开始互相配合倒流程、拆卸泵壳。由于泵体过大,拆卸时费尽了两人大量体能,在高温烘烤的计量间内,他们全身很快被汗水浸湿。顾不得太多,当顺利取下流量计的过滤网时,赵勇就像对待“病人”一样细心地清洗滤网上又脏又粘的杂物,确保流量计畅通。

    不知不觉,已过午饭时间,经过两人的努力,问题解决了,流量计前后端的压力也全部恢复正常。收拾好工具后,马明通知运行班再做观察,直到确认流量计完全畅通无阻,他和赵勇才安心地去吃午饭。

    在刚刚结束的“十一”长假期间,他们也坚守岗位,以娴熟的业务、精湛的技术解决各类生产难题,大到设施设备,小到门锁、螺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虽然维修工作既繁琐又复杂,但“上产男团”始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五场会战”贡献着一份自己的力量。

周丹(右)在玛湖老井集团蓄能压裂生产一线进行现场协调。 通讯员 刘蓓蓓 摄

    假期

    舍小家

    瀚海戈壁写青春

    10月1日,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厂生产技术科工作人员周丹又一次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距离克拉玛依160公里的玛湖老井集团蓄能压裂生产一线。

    2012年大学毕业后,周丹进入新疆油田公司成为一名石油人,见证了玛湖10亿吨级特大油田建设的全过程。

    从9月29日玛湖老井集团蓄能压裂启动以来,周丹就全身心投入了状态。

    10月1日,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克拉玛依最低气温逼近零摄氏度。戈壁滩的风刮个不停,打在脸上生疼。周丹顾不上这些,先是召集施工组、供水单位、压裂技术服务方、微地震检测服务方共同召开协调会,确保按时顺利启动压裂。然后反复确定所有安全保证环节是否到位。即使这套工作流程他已十分熟悉,在现场还是一遍遍反复确认:压裂车供水是否到位?管汇连接是否到位?循环试压是否正常?

    一切正常,周丹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思考,强降温可能给蓄能压裂现场带来什么影响?由于压裂作业的特殊性,所有相关机器设备要不间断运转,所有工种必须全部坚守岗位,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问题。

    “寒冷对于大家的考验更大,平时几分钟就能干完的活,现在至少要半个小时。穿少了身体抗不住,穿厚了干活又不方便。”周丹说。不仅如此,还必须做好所有设备的保温工作,否则将影响压裂进度。在反复确认压裂设备预热、启动均正常后,1日12时,现场一声令下,蓄能压裂正式启动。大型压裂车响声震天,各类压裂仪器高速运转,蓄能压裂施工作业如火如荼,让寒冷的戈壁不再清冷,也让周丹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

    截至10月8日,6口老井蓄能压裂已全部顺利完成,10月9日启动开井,恢复正常生产。

王长青(右)在采气一厂滴西244井的试采现场与班组员工合影。

    节后

    开工日

    下沉培训初体验                 

    “我想和师傅们分享一下刺漏应急处置预案。当在试采作业时,我们发现试采井场及试采装置管线、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及其附件等发生刺漏时,首先要判断是否可控……”

    10月8日,沙漠腹地的清晨,秋阳依旧炙热,在采气一厂滴西244井的试采现场,王长青清朗的讲解声伴着装置的运行声,清晰有力。

    王长青是采气一厂试采维修抢险中心的一名年轻技术干部。当天正值交接班时间,他第一次下沉班组进行现场培训,利用交接班间隙,他用简短明了的方式分享作业中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试采维修抢险中心为激活员工技能提升新动能,充分发挥现场技术干部、班组长、技师作用,在滴西244井气井试采现场,率先实行“1+4”工作模式,王长青就是首批下班组的年轻技术干部。

    他来到班组后,不仅和班员一起精心做好试采运行操作,录取好试采井各项资料,还全面负责试采现场的安全生产、各类培训、班组自主化管理等工作。对他来说,分享的过程更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讲得挺好的啊!又细致又全面,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他都能准确回答。”班长王瑞国对他的培训初体验给予了肯定。

    “王长青学得很快!他爱问,而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把一些知识讲深讲透。和他在一个班,他还会对我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在彼此分享中,能收获更多实用知识和技能。”同班组的李伟江说。

    “和师傅们一起进行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的验证,和他们分享我学到的知识,就像是定期向师傅们汇报我的学习成果,让我受益良多。我还要多积累气井试采经验,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说起这次讲课的初体验,王长青一边查看滴西244井试采井生产情况,一边谦虚地说。

时间:2021-10-12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