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新疆油田科技兴油迈出新步伐
杨楚怡 刘金 王卫江 徐蓓瑶 刘蓓蓓 刘艳艳


油田要发展,创新是关键。一直以来,新疆油田坚持技术立企、创新强企,科研队伍持续将科技创新贯穿油田生产细枝末节,巩固“稳产”基础,积蓄“增效”力量。近期,新疆油田科研人员又有了新发现,随着一个个新技术成功应用,科技兴油也迈出了新步伐。

实现“纳米级”固相分析

面对新疆油田风城油田特二联合站锅炉水中悬浮物粒度小、含量少、有机及无机性质不明特征,新疆油田实验检测研究院研究小组初步判断以往的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已不适用。研究人员经过讨论和研判,决定采取微区分析方法进行尝试。

微区分析一般指利用电子显微镜在微纳米尺度进行的原位形貌和成分分析。相较于传统成分分析方法,微区分析具有样量需求少、放大倍数大、形貌刻画清晰、成分多解性低且为原位分析的优势。

在能谱分析技术的配合下,研究人员发现,原本肉眼难辨的悬浮物被放大几千倍后,成像极为清晰,成分准确稳定,再结合研究经验,悬浮物成分和含量研究取得新突破,为油田水处理研究提供了更精确的分析资料。

“智能分注”远程测调

4月以来,新疆油田百口泉采油厂油田工艺研究所对所有智能分注井开展了一次全面“体检”,并围绕智能分注工艺试验井制定改进措施。近两年,百口泉采油厂针对百21井区百口泉组B1井网南部高液量、中高含水的情况,开展4个井组智能注采试验,控制强水淹层,提高中弱水淹层动用。

与传统井下分注工艺相比,智能分注工艺能更好地实现注水井分层流量、压力等参数连续监测与实时调整,实现无人工上井的远程测调。

目前,科研人员在百21井区克下组油藏累计对10口井开展智能分注试验,整体动用程度提高至57.0%,有效解决区域注水井剖面动用程度低这一瓶颈问题。

为井下作业安装“鹰眼”

新疆油田玛湖、风南等区块水平井储层解堵后地层出砂严重,尤其大颗粒砂在井筒底部沉积,造成井筒堵塞,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全面提升对井筒状况的认知,新疆油田应急抢险救援中心在一口井上首次应用“鹰眼”井下成像技术。

该技术可使技术人员快速有效掌握井下状况,真实了解管柱腐蚀、结垢、变形、穿孔、落鱼等情况,同时也可避免因井下信息感知“不真实、不及时”造成的安全隐患,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井下作业技术更智能。

利用连续油管在该井内下入“鹰眼”,深达2000多米井筒内的地质情况以照片形式清晰地呈现在油田地面技术人员眼前,为井下作业提供科学精准的施工措施决策,更为后续开展孔眼识别技术研究、分析孔眼尺寸、防砂治理夯实了技术保障。

时间:2023-04-25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