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网
新闻 > 油田故事
用“笨办法”啃下“硬骨头”
朱晓芳

20年前,他埋头苦干,穿越荒漠,用脚步丈量着井区每一寸土地;如今,他依旧步履不停,用实干见证着每一次成长。他就是风城油田作业区乌尔禾采油站高级技师、高级考评员许锋。

对许锋来说,科技攻关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习惯。哪怕用“笨办法”,花长时间去尝试找方法、学技巧,只要能把现场的疑难杂症解决掉就行。

近两年,该采油站措施井逐年增加,效果逐年变好,但也因此使收拉油费用增幅较大,“如何把拉运费用降下来”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许锋思来想去,只有一个“笨办法”——先重新梳理所有罐区信息,再做优化。他跟搭档张贤华一起,针对采油站不同区块的地理特性、百十来个大罐的建立时间、罐台位置、几百条工艺管线的走向、每个罐台的拉运方式和每日拉运频次等进行现场勘察,收集整理出上百条数据信息。最终优选出液量高、稳产时间长、收油频次较高的15个罐,开展堆罐台、调罐及工艺管线连接等工作,并将生产方式由“收油”改为“拉油”。

“笨办法”实施之后,不仅节约了员工收油时长约7小时,还有效缩短了油罐车在井区内的运输路程及时间,大幅提升了效率,同时,还降低了油罐车阀门渗漏、轮胎带油等原油落地的环保风险,“笨办法”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效。

不只专注于眼前事,在改造收油罐为拉油罐时,许锋还在勘察过程中注意到,有15个大罐没有安装防雷接地装置,但每个单罐安装防雷接地需要花费近1万元,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于是,他通过拆卸旧防雷接地装置,自行研究其内部结构,再收集旧钢板加装扁铁焊接,最终创新改良出了“平价替代款”防雷接地装置,经过反复试验检测后完全达到要求标准,并在全站范围内推广使用。

除了攻关现场疑难问题,许锋还同技术骨干一起开展自动化学习改造工程,鼓励学员发挥个性和特长,积极参与创新创效。他先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1项,QC成果10项,实操教材汇编5期。与此同时,他还肩负采油站的培训工作、教练任务,并多次被评为风城油田作业区“上产先进个人”“优秀技师”“培训先进个人”“优秀教练员”等荣誉称号。

时间:2024-02-07    来源:新疆石油报
返回
Copyright © www.kelamayi.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拉玛依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