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斌在领奖台上。 图片由本人提供
镜头里是故事,镜头外是生活。冯志斌是市歌舞团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研究微电影已经8年了,获得了大小奖项十余项,作品浏览总量近二百万次。
今年12月22日,他凭借作品《我叫卫什么》《我叫卫什么Ⅱ英雄不问出处》获得第六届“天山文艺奖”电视类作品奖。
“天山文艺奖”是由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文艺最高奖。作为第六届“天山文艺奖”电视类获奖的克拉玛依作品,拿到奖杯的那一刻,那些来自于家乡的事儿、故人的事儿和那些一同拥有的自豪与喜悦,让他“用镜头寻找家乡、用影像认知自我”的心路更加动人。
与镜头结缘
佳能5D2相机已经陪伴他7年,至今仍在使用。
冯志斌1984年出生于克拉玛依,高中毕业后,曾在部队服役10年,2011年转业回到家乡。
由于习惯了部队生活,转业后的冯志斌有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正是这种感觉,让他想要从忙碌的工作中找到一种改变,一种能实现更好自己的改变。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志斌参加朋友的婚礼,看到了LED大屏上特别漂亮的实录短片。寻常人家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短片?原来,佳能5D2相机让影视创作的规则悄然改变了,让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的主角,记录并见证着。
“幸运的是,那一年,因为佳能5D2的流行,让好多经济拮据的人成了影视爱好者;不幸的是,所谓玩单反烧三代,那些琳琅满目的镜头果真会让我们的钱包越来越瘪。”就在那一年,冯志斌购买这款相机后,就开始与妻子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美丽与勇敢》。“自演自导是很过瘾的事情,当时折腾了好几个月,特别激动,现在回头来看,简直没法儿看。”冯志斌回忆。
“后来,短片就从自己拍到了朋友和同学,可是拍来拍去,无非是打打闹闹、嘻嘻哈哈、上山下河、旅行探险之类,也没有意思。”
冯志斌很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些老了以后值得回忆的事情。可是他发现,通过相机的表达,越来越肤浅,越来越无聊,不是最初想要的结果。原因是他没有能力去挖掘生活根源的东西。
“思想深度不够,去理解生活、与生活和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他说。
寻找新方向
表面上的喜怒哀乐,在他看来,一切好像都是静止的,无趣的,他想要寻找的可能是另一种东西。带着这样的认识,2014年,冯志斌丢下了相机,至于做什么,他并没有想清楚……
直到2016年,三年时间里,冯志斌开始读书,读一些古典文学、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书籍。过去,在部队不能上网,上学时也没读过这些书,所以,这些对他而言,非常新奇有趣。他通过读书建立了一个系统的逻辑,并通过这种逻辑,掌握着洞察社会、洞察人性、认知自我的钥匙。
“我发觉,成年后读书能够理解更深刻。所以,我觉得坚持读书,尤其成年后坚持读书,非常重要。”
2017年,由于工作原因,冯志斌与市消防救援支队有了比较频繁的接触。在一次闲聊中,对方说因为消防改革,他们想要拍摄一部反映消防员经历的微电影,留个纪念。
听到这个消息,冯志斌觉得,这是一次机会。
从军10年,冯志斌对军人的心路历程与经历了如指掌;两年的短片拍摄经历,也有了丰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他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
“我没有任何担心,也没有感觉到困难,消防员只是表象,士兵是他们的内核,我之前十多年就是为这一刻准备的,而且我也是排长、指导员出身,我太了解战士们了。很快,我就和消防员建立了兄弟般的信任,这对于演员诠释角色非常重要。”冯志斌说。
三部曲诞生
最初报送“天山文艺奖”,第三部还没完成创作。截至目前,《我叫卫什么》系列已推出三部曲。
《我叫卫什么》系列影片反映了我市消防部队转制改革前后的重要历史事件,体现了消防员内心深处对事业的不变忠诚。
三部曲均由克拉玛依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出演,人物表现自然朴素,真实感人。
“非常幸运能有这个机会回归部队,而且还见证了消防部队的转制改革,与我当年的感受如出一辙。因为基层战士担负着非常繁重的出警任务,拍摄经常中断,拍这样的短片确实也非常难,好在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都把这件事情当作一种工作调剂,充实业余生活。闲暇之余,我们还经常一起打磨剧本,讨论在各种情境下的语言表达。”冯志斌回忆。
10年军旅生涯,对冯志斌而言意义巨大。没想到,在军旅题材的影片拍摄中,这种经历对他来说弥足珍贵。
时代的机遇
2017年,伴随着《我叫卫什么》的创作完成,他找到了内心的答案,并定下了新的挑战目标,不管多长时间,有空闲就去拍摄,要把家乡的美好风景记录下来。
第一个延时摄影专辑《镜头下的新疆—克拉玛依》诞生了,作为“我爱你中国·新疆靓了”的克拉玛依展示影片美轮美奂,屡次获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这是我到今天为止,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50年后我依然为此感到自豪,不过,明天还会有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我去做。”
在冯志斌心里,是这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给他提供了舞台,互联网的普及、4G5G的使用、带宽的升级、设备的平民化、学习知识的全面开放,使得短视频领域迅速崛起,让影像充满了机遇。
冯志斌觉得,能获得“天山文艺奖”,这更说明时代对这个行业的“厚爱”。他说,“《我叫卫什么》ⅠⅡ能获得‘天山文艺奖’其实非常难,因为作为两部短片,对于不了解部队的人概略地观看,是很难打动人的。而这正好说明,这个奖的评审很负责,也体现出在当下时代对短视频行业的关心。”
“我参加五台山全球微电影大赛的时候,韩三明老师同为参赛选手,坐在我旁边,他原本是一名煤矿工人,但他凭借《三峡好人》问鼎影帝。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创作者,无疑是一种鼓励。影视早已经不是高消费行业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将走进我们每一个家庭,讲述每一个人的故事。而每一个人,就是生活的主角。”
“我要感谢我爱人,我俩幼儿园就是同学了,作为军嫂,她对我的职业非常了解。‘我叫卫什么’这个名字就是她帮我取的。今年11月,《我叫卫什么》系列三部曲能在克拉玛依上映,让我对自己的十年军旅生涯有了交代,对爱人,对父母亲朋表示感谢。”冯志斌说。
燃星星之火
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冯志斌希望他获得的荣誉,能为克拉玛依更多有梦想、有追求、喜欢这一行业的人带去希望,能让他们有信心制作出更好的作品。
冯志斌说,“这些年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我栽过跟头、走过弯路。但我愿意把这些分享给后来者,让他们少走弯路。”
从2012年以来,冯志斌的影片均以我市为拍摄场景,扎根故土、倾诉乡情外,同时,他创作了五十余部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作品。
《魔鬼城》获得第三届“文化中国”微视频征集“最佳导演奖”,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收录于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资源库中。
民族团结题材的《一辈子都不腻》Ⅰ获得了2018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电视短片大赛最佳短片“金星”奖,并被“小疆有话说”、新疆访惠聚等媒体刊播,社会反响热烈。2019年,作为市文联支持的政府创作项目,《一辈子都不腻》Ⅱ已完成拍摄。
在冯志斌眼里,克拉玛依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这种特性使得他在影片中选用任何方言、任何民族的人都很自然。并且,他在克拉玛依拍摄,从来没有碰到过不让拍摄的情况,相反,很多市民积极配合他的拍摄。
冯志斌举了一个例子,“贾樟柯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名著名导演,他经常回到家乡工作,因为他觉得每个人的根在家乡,他要在家乡吸取养分。我也认为只有扎根故乡,才能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
“故事”与“风光”是冯志斌创作的两条线,他用“故事”表达自己,用“风光”为家乡留纪念。
冯志斌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抱这个时代。只要敢想,我们一定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