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午后,60岁的古丽倚靠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床头,望着窗外的雪景出神。小雪初霁,太阳钻出厚重的云,像一盏温柔的暖炉,向天地万物播洒热量。古丽感到暖意融融,连同心底也升腾起一阵暖意。
“该做康复治疗啦!”她熟练地翻下床,直奔该院骨伤康复中心——那个曾承诺给她一个新未来,并如约兑现诺言的地方。
一年前,古丽在一场惨烈的车祸中全身多处粉碎性骨折。在她人生最灰暗、最无助的时刻,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医生们用专业技术和拳拳真情给了她一个诺言,一个奇迹,以及一个全新的未来。
风雪突至
古丽永远也忘不了2023年10月22日的那个下午。当她驾车行驶至克拉玛依区的一个路口时,车辆突然失控侧翻。在一阵阵眩晕和尖锐的疼痛中,她渐渐失去了意识。
再醒来时,古丽已经躺在了市区一家医院的急诊科抢救室。亲人焦虑的神情和陌生的天花板都让她感到害怕。她试着想动一下手指,但是除了钻心的疼痛,她什么也感觉不到。
诊断报告显示:古丽右膝关节、腰椎、股骨、胫骨粉碎性骨折,右手腕骨折,左肩肌肉损伤……
她的伤势极重,十余处开放性伤口触目惊心,直到一周后才度过急性期,达到了接受手术的要求。
“我还能好吗?我以后还能走路吗?”被推进骨科手术室前,古丽不断向医生询问。
面对如此严重的伤势,骨科医生无法给古丽一个肯定的回答。
所幸的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古丽的骨折及受损部位被妥善处理好,除了身体里多了几个钢板,她看起来似乎和寻常病人并无不同。
可是,古丽知道,她今后的人生,可能和自由行走再无关系。
“虽然情况不乐观,但也不能绝望,只要坚持康复训练,也许会有奇迹发生。”出院时,主管医生宽慰古丽,“不要放弃,好好活着就有希望。”
曙光初现
“去市第二人民医院?那是一个什么地方,能治好我吗?”古丽把脸扭到一边,沮丧地说,“我去哪都好不了。”
在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权后,古丽也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由于完全无法行动,她每天只能躺在床上,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车祸的刺激和生活上的不便让古丽患上了轻度创伤后应激障碍,她一度想要放弃后续康复治疗。
“那是咱们克拉玛依自己的康复医院,是全疆第一个公立康复医院,我看过很多这家医院的新闻报道,身边有位腿脚不好的朋友就是在这家医院重新站起来的。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去试一试!”古丽的家人不愿意看着古丽从此消沉,反复给她做思想工作。
2023年11月底,古丽受不了家人的软磨硬泡,抱着“用实际行动让家人死心”的想法,答应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做一个疗程的康复治疗。
就这样,该院康复治疗部康复治疗师李伟成了古丽的责任治疗师。
古丽无法说服自己将重新站起来的希望和眼前这个年轻的医生联系在一起。毕竟,她现在连脚趾头都动不了。
“古丽阿姨,咱们就从脚趾开始锻炼,一点一点来,你会好起来的。”李伟看出了古丽的心事,他本来计划从最简单的康复锻炼做起,逐步激发起古丽对康复训练的信心。可是,心灰意冷的古丽根本接受不了任何可能造成疼痛的训练。
李伟意识到,古丽现在亟待解决的并不是身体上的问题,而是心理上的疙瘩。她固执地认为自己不可能好了,从内心深处拒绝接受训练,更不想忍受无谓的疼痛。
“救人先救心,一点不假。”李伟针对古丽的身心状况,为她重新制订了康复计划。他每天都会为古丽进行脚趾按摩,从一些不会造成明显痛感的被动训练开始,帮助古丽恢复相应功能。
一开始,古丽有点不自在。“怎么这个大夫这么没架子,每天还来给我按摩脚。”古丽小声和家人嘟哝,“他这样,我怪不好意思的。”
架不住李伟的贴心和热情,古丽不好再故意“摆烂”,开始配合李伟做一些主动康复训练。两周后,古丽发现自己不仅能够自由活动脚趾,原先僵直的膝盖也能打弯了。
古丽一边来回活动脚趾,一边惊奇地发问:“李大夫,你用了什么魔法,我是怎么好起来的?”
李伟哈哈笑出了声,故作神秘地回答:“等你能走路了,我就告诉你。”
这下,古丽来劲了,一个美好的场景在她的脑海里浮现: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在花园里散步,天气晴好,花香四溢,李伟在她耳畔悄悄说出了那个“秘诀”……
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自从古丽不再排斥康复训练,她康复的速度明显加快。经过2个月的床前康复训练,她已经能够坐起、翻身了。
“恭喜你古丽阿姨,咱们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接下来这场硬仗,我会一直陪着你,必胜!”李伟将古丽抱上轮椅,比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雪霁天晴
有很长一段时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的医生和患者都能在医院的花园里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
一位年轻的治疗师牵着一位阿姨的手,在花园里散步。阿姨走得很慢,时不时要停下来喘口气,医生在一旁耐心地指导,眼神从未离开过身旁的人。两人时而轻声低语,时而捧腹大笑,亲密得像一家人……
这位年轻的治疗师就是李伟,而那位阿姨,便是古丽。
自从在该院康复大厅进行器械训练后,古丽的恢复速度更快了。两个月后,她就能够自行站立并拄双拐行走。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评估,2024年8月,古丽已经具备了丢掉拐杖,自己行走的条件。
“我不敢,万一又摔倒了,岂不是前功尽弃。”“不行,不借助拐杖,我的腿好疼。”“要不我们明天再练吧。”……
习惯于依赖器械和拐杖行走的古丽始终不敢迈出第一步,一个劲找理由推脱。
“我的古丽阿姨,我一直在你身边呀!你要是实在不放心,我牵着你走。就算摔倒了,还有我这个人肉靠垫!”李伟轻轻拍了拍古丽的后背,“不怕,有我呢!”
这是古丽人生中第二次学习行走。她紧紧地拉住李伟的手,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李伟的嘴角泛起涟漪,眼睛笑成了一条缝。那是所有父母看到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时欣慰而幸福的笑。古丽突然觉得,“医者父母心”在此刻具象化了。
2024年10月,古丽不仅能独立行走10分钟左右,还能爬三四节楼梯。身体机能得到了全面恢复,全新的人生正在向她招手。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古丽都会到该院进行平衡和力量训练。上月23日,古丽到该院做康复训练时,特意将一面绣着“医者仁心 德艺双馨”8个大字的锦旗送给了李伟。
古丽认为,无需多言,这8个字就是自己能够重新自由行走的“秘诀”。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患者为化名)